瘦長樓選制震 矮胖房裝隔震

蘋果日報 鄭婷方╱綜合報導 2014年10月11日

震視居家安全
地震讓人心慌慌,建築結構若加上制震、隔震系統,就能讓居住安全加分,常見的人字形制震設備,可以提升耐震力,還有哪些挑出耐震好宅的撇步,交給專家告訴你。

家是避風港,也是保護全家人的堡壘,地震何時發生難以預測,但挑選安全的耐震好宅是自己可以掌握的。市面上常見的抗震系統主要有制震、隔震設備,除了這些附加設備,房屋本身結構也相當重要,但專家提醒,並非多標榜有隔震、制震設備就等於安全,看屋時要問個仔細,別被噱頭蒙騙。

所謂「制震」,是利用制震器及制震壁控制地震來臨時,提高建築物的耐震力,而「隔震」則是利用隔震器,讓建築物能隔離地震能量。台北市建築交集會理事長戴雲發指出,外觀為瘦長型的建築適合採用制震系統,矮胖型的建築,則適合採隔震系統。
看屋時,是否曾聽過銷售人員介紹該建案或房屋,有規劃制震系統,裝設制震壁。台灣隔震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禧耘提醒,「制震器如果要發揮功效,至少須裝設樓層數的2分之1∼3分之2以上,才有真正的制震效果」,且制震壁建議從1樓開始裝設,且要是連續的樓層安裝,最重要的是,制震壁的位置應該對稱。

留意制震壁裝設方向

若建案或房屋有制震系統,檢視平面圖就不只是觀察格局。戴雲發提醒,看平面圖時不要只看想購買的那戶,要看整層樓,並請銷售人員說明制震壁裝設的方向,一般來說,長短向都得安裝,每層樓至少安裝2片以上制震壁,長形的房子至少要在短向裝制震壁,加強耐震力。

至於隔震設備,陳禧耘表示,地震發生時,隔震層的上部建築物結構,所感受到的地震力可降低,建築物整體位移集中在隔震層,讓隔震層吸收地震力,除了隔震器。日本免震構造協會國際委員會委員馮德民建議,規劃隔震時,添購地震位移計,可記錄地震位移,了解房屋移動程度。

1樓挑高 建築軟腳風險高

房屋外觀百百款,除了美觀耐看,還必須兼具安全,外觀不規則,受地震力較不平均。北市建築交集會理事長戴雲發點出3種外立面不規則的建築,分別為:房屋某樓層的重量與上下樓層差異較大、房屋某些樓層有過大退縮、房屋規劃為2棟對稱但中間有低樓層連接的建築,都必須特別注意結構安全。
人有骨架支撐身體,而建築物也要依靠樑柱支撐,戴雲發表示,房屋的樑柱不可過少,必須支撐房屋不受地震力影響而倒塌,但有些房屋1樓會做挑高開放空間設計,造成柱子太高,樑與牆面支撐力不足,樑柱須加大尺寸。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副教授詹添全則說,該種建築俗稱「軟腳蝦」建築,不耐震的風險較高,不過建築法規都會要求補強結構強度。

有建築履歷較保障

詹添全提醒,台灣的地震約有9成都是東西向,因此坐向為南北向的房屋,較不建議規劃為長形扁平狀,相對風險較高。戴雲發補充,民眾買屋時,可以詢問是否有「建築安全履歷」,可了解鋼筋工程品質與現場施工記錄存檔,較有保障。
台灣老舊房屋多,都市更新計劃要一步到位有一定困難,但地震何時發生難以預測,為了提高老屋耐震效能。日本免震構造協會國際委員會委員馮德民指出,日本約有150棟房屋採「隔震加固」方式,地底挖開加裝隔震結構,施工期間不會影響建築物內部的運作,東京車站就是範例。

耐震好宅怎麼挑

注意事項╱內容
房屋外觀:避免購買外觀不對稱、過高、過於細長、扁平型的房屋,受地震力影響的風險較高
單跨距格局:室內格局的單面牆,至少要有3支柱子支撐較安全
制震:若標榜裝設制震器,應注意是否連續樓層裝設,且在每層樓的對稱位置裝設制震器,每層樓每個方向至少2片,制震器裝須達房屋3分之2或2分之1才有制震效果(建議由1樓裝起)
耐震等:看屋時,可了解房屋的耐震等級是否通過特殊結構審查
「軟腳蝦」建築:房屋公共空間挑高,1~2樓打通,可支撐的牆面相對少,受損風險較高
建築高度:房屋總樓高達50公尺以上,結構必須委外審查,檢測建築材料、鋼筋強度等,確保建築耐震程度
資料來源:《蘋果》採訪整理

專家意見

隔震層不計容積 無單層獨立規劃

裝設隔震器的造價很高,目前台灣的市場,採用隔震器設備仍以豪宅建案為主,一般來說會裝在地下1樓,但隔震層不算在容積內,無法獨立規劃為1層樓。

隔震建物高寬比 小於1:4較恰當

每棟建築物所採的耐震建材和外觀設計相關,沒有最好的隔震、制震建材,適用最重要,若要做隔震,建議房屋外觀的高寬比勿大於1比4,比例較恰當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布萊恩 ( Bryan ) 的頭像
    布萊恩 ( Bryan )

    ☆ 預約你的伊甸園 ☆ ~台北-南港/房地產專業資訊網~0917563051

    布萊恩 ( Bryan 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